勤俭节约是最朴素的生活态度,要想致富,守住财富,必须节俭,不能浪费,也不能奢侈。而在古典经济学诞生前后,消费则被看作是一种对社会和国家有利的行为,并且人们有权利享受舒适、乐趣和奢侈品。
在今天,奢侈消费已经不再被视为是一个大问题,消费者越喜欢消费,经济就越有活力,国家也就越有生机。但对于消费的批评依然不断,最典型的就是购物、广告、品牌和放松信贷等过度催生消费,消费者被引导购买一些他们并不需要的商品。
这种态势被称为“消费主义”,“消费主义”被认为是由于过度消费导致浪费,且过度的对比式、炫耀式消费导致自我迷失和被异化。
01 勤俭节约让国家更富裕
在《理想国》中,柏拉图探究了一个高尚且勤俭的城邦的衰落原因,“这个城邦因为追求奢侈放纵的生活方式而受到了腐蚀。当公民保持基本的自然需求时,城邦就处于‘健康状态’。然而,一旦人们开始追逐物欲享受,就会不断地要求更多,这种现象最终导致战争和腐败。
可见勤俭节约被柏拉图视为美德,且是国家富强的基础。
中世纪的欧洲,为了遏制过度奢侈,还通过了禁奢令,这是禁止奢侈、提倡节约最直接的体现。
02 消费才能国富
1714年,在《蜜蜂的寓言》中,荷兰裔医生和哲学家伯纳德·曼德维尔指出:“人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衣服和其他穿着来评判这个人。从这个人服饰的数量,我们可以判断他的财富;从他的搭配式样,我们可以判断他的见识。”
最初欧洲人的衣服以廉价和单调的亚麻布为主,作为一种新型舒适文化的物质表现。相比于亚麻和羊毛制品,棉布更加轻盈,给皮肤带来的感受更加柔滑。
一开始棉布再贵族以上人群中流传,后来开始扩散到工人等中等消费群体和大众之中。
棉布的发展以及在大众之中的普及,促进了这种商品的流通,促进了棉布经济的繁荣,而棉布也成为第一种全球性的大众消费品。
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,在家庭之中,家具、墙纸、瓷器和其他财物开始显示着一个人有着高雅的品位。
03 消费主义是否促进了经济?
1936年出版凯恩斯的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出版,他认为国家应该创造需求,刺激投资和消费。
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确立,象征着消费成为一种公认的正确行为,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商品的价格,从而在经济上实现了民主——人人都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即便短期内买不起商品,信贷也会给你更多选择。比如福特汽车,一方面降低汽车的价格,另一方面还给中产提供了信贷工具,让他们分期支付,提前拥有商品。此后通用汽车将信贷发展到了极致。
有人认为信贷导致了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,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e.r.塞利格曼不这么认为,在1927年的一篇文章中,他认为信贷可以激起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。
04消费主义的反思
鼓励消费的道路并不是无止境的,对于消费主义带来的问题也一直被反思。
在1979年出版的《区分》一书中,布尔迪厄认为,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品位体系:“品位把人和物结合在一起。”
1899年,芝加哥非正统经济学家索尔斯坦·凡勃伦提出凡勃伦效应——一件商品越贵,消费者越想买,越便宜越不想买。因为越贵的商品,越能显示自己的尊贵与品位,也越能让朋友嫉妒。
保罗·福塞尔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《格调》一书,探讨了各个阶层的消费和生活习惯,这是对于布尔迪厄和凡勃伦理论的通俗化解释。在书中,他指出了不同阶层人对于消费的认知。
“底层的人们乐于相信,等级是以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;生活在中层的人们承认金钱与等级差别有关,但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类型同样重要;接近上层的人们认为品味、价值观、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等级身份不可或缺的标准,而对金钱、职业或受教育程度则不加考虑。”
不同阶层的区分,更多是反思消费主义带来的非理性消费,以及消费者迷失在商品社会,而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情绪。
欲望和消费是永远向前的,消费主义虽然促进了经济,但并没有解决经济社会中造成的浪费行为。
如果我们将过度消费省下的钱用来创新,会不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?
已帮助近1000家企业实现品牌梦想
90年代,鹰隼试翼……
开创中国品牌全案整合策划先河
新世纪,披荆斩棘……
奠定国内品牌整合策划行业标准
深圳要点品牌设计有限公司,是由中国营销专家、上市公司首席营销策划——陈旭东先生创立,由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(icograoa)会员、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、世界华人百杰设计师——陈小明担任视觉创意总监。